刊頭

人數統計

Flag Counter

Visitors map

Flag Counter

2014年5月29日 星期四

2014 05 29 辭條:潮間帶 (陳怡君 083)

描述: 計畫說明
辭條:潮間帶
在海岸海水有週期升降的情形,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潮汐現象」。當海水面漲到最高時,稱作「滿潮」;當海水面退到最低時,稱作「乾潮」,滿潮與乾潮間的水位差,稱作「潮差」。從乾潮到滿潮的過程,稱為「漲潮」;從滿潮到乾潮的過程,稱為「退潮」。滿潮時,海水面最高,能覆蓋的沿岸範圍最大;乾潮時,能覆蓋的地區最小,有些海岸在滿潮時被海水覆蓋,然在乾潮時就露出海面,這些地區被稱作「潮間帶」,所以潮間帶與海水的運動息息相關。通常潮間帶分為岩岸、沙岸、泥岸及礁岸。
由於一天約有兩次漲潮和退潮,潮間帶地區一天約有兩次會暴露在空氣中。潮間帶地區受到潮汐和波浪的影響,溫度、溼度和鹽度變化大,而且還要抵抗波浪本身的衝擊,因此在此區生活的生物們有較強的特殊適應力以便能承受環境的急遽變化。事實上,波浪不只是對生物本身有所衝擊,對整個海岸地形以及潮間帶生物的分布也有很大的影響,潮間帶生物可能因為波浪的關係,增加生活的範圍。
潮間帶生物為了生存,有一些適應的方法來減低環境的變化,像是貝殼的紋路可以調整熱,一些生物有固定器可以減少海浪的沖刷,另外像是攝食與生殖的方式、居住的地點和外形等等都是在整個環境下適應的結果。
潮間帶不但陽光充足,還有豐富的礦物質和二氧化碳……等,是海洋生物最佳棲所之一。其主要生產者為草本植物、紅樹林植物,主要消費者為彈塗魚、招潮蟹跟水鳥,其他像是一些貝類、藻類、甲殼類、棘皮動物類都是常見的潮間帶生物。


資料來源:
http://hep.ccic.ntnu.edu.tw/browse2.php?s=84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