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頭

人數統計

Flag Counter

Visitors map

Flag Counter

2014年6月19日 星期四

2014 06 19 潮間帶生物有哪些特性? (陳怡君 083)

由於潮間帶每天有兩次潮來潮往,這裡的生物要有特殊的結構和習性,以適應多變的環境。第一,耐乾燥、水溫、鹽度及其他水質變化的能力要比較強。第二,這裡是浪的衝擊區,碎浪多,所以生物的結構要能對抗浪的衝擊,體型通常比較小,而且身體要比較扁,或成為流線型。第三,這裡的生物大多躲在岩石下或岩縫中,或固著在岩壁的陰暗處,以避免強浪、高溫及乾燥。第四,這裡的生物在退潮時,常具有潛躲在沙中的能力。
生活在高潮區的紫輪參在退潮時身體內會保存大量海水,躲在岩石下,以免乾死(Polycheira fusca = P. rufescens,指參科Chiridotidae) 



蜈蜙櫛蛇尾成群躲在潮間帶的岩縫中
(Ophiocoma scolopendrina
,櫛蛇尾科Ophiocomidae)


資料來源:
http://study.nmmba.gov.tw/Modules/ClassRoom/articleShow.aspx?ItemID=444&main=%E6%B5%B7%E6%B4%8B%E7%94%9F%E7%89%A9%E7%94%9F%E6%85%8B%E7%BF%92%E6%80%A7&cate=%E7%8F%8A%E7%91%9A%E7%94%9F%E6%85%8B&flag=9&TabID=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刊頭